2018年甘肅省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6月22日在天水舉行
2018-06-21 19:04:15
admin
尋根祭祖,感悟伏羲文化的創(chuàng)造力與創(chuàng)造性
6月13日,距離2018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開幕還有8天時間,有關大典事宜籌備工作已接近尾聲。伏羲城周邊角角落落,到處充盈著喜慶、祥和的濃郁氛圍。
上午10時30分許,一群來自蘭州、頭戴寫有“讀者研習”字樣太陽帽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,緩步走進伏羲廟,拜祭始祖,了解伏羲的偉大功績和深厚的文化內涵。
“學習和了解書本以外的知識,尤其讓孩子們初步知曉伏羲文化的創(chuàng)造力和創(chuàng)造性,對于開闊孩子們眼界、拓展知識儲備意義非凡。”帶隊老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。
甘肅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(fā)祥地。伏羲氏在中華民族的文明進程中所創(chuàng)造與形成的伏羲文化,具有奠基和啟蒙之功,其生產和生活活動,充滿了創(chuàng)造、奉獻與和合精神。
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、研究部主任張建林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伏羲氏的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改變了中華先民們的生活,加快了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。在長期的生產、生活的實踐中,伏羲氏站在時代的前列不斷地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,代表著當時社會生產力的最高水平,正是這種奮發(fā)向上勇于革新的創(chuàng)造力,才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,受到了子孫萬代的敬仰和崇拜。
劉弘揚伏羲文化,傳承和保護優(yōu)秀文化傳統(tǒng)
改革開放的40年,是伏羲文化在傳承和保護、挖掘等方面日益蓬勃發(fā)展的40年,也是弘揚傳統(tǒng)文化、重塑文化自信的40年。許多專家、學者在傳承和保護伏羲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挖掘,成果頗豐。
“文化是一個民族產生凝聚力并賴以延續(xù)的DNA。文化是歷史的靈魂,歷史是文化傳承與發(fā)展的載體。”全國政協常委、甘肅省政協原副主席、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執(zhí)行會長周宜興先生在探尋伏羲和伏羲文化的歷史真實方面,曾不止一次發(fā)表過以上觀點。
6月13日,伏羲學院教務處主任王來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:“概括地講,伏羲文化就是伏羲畫卦?!彼f,新石器時代,人們在蒙昧、盲目和困惑的時空里生存,對自然界的現象缺乏理解。由于伏羲創(chuàng)造了八卦,確定東西南北中的定位方向,在日常生活中指導人們遵循自然,有秩序地勞作,使社會向文明不斷邁進。
隨著專家、學者們研究和探尋的深入,伏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,位居“三皇之首”“百王之先”的研究成果早已成為公論。伏羲創(chuàng)歷法、教漁獵、馴家畜、烹食物、定婚嫁、造書契、制琴瑟、創(chuàng)八卦等,對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(fā)展作出了巨大貢獻。伏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,充滿了創(chuàng)造精神、奉獻精神和和合精神。以伏羲氏為代表的遠古先民們,在長期的生存和治世斗爭中,創(chuàng)造了亙古常新的伏羲文化。
同根共祭,塑造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
據史料記載,早在春秋秦文公十年(公元前756年)就在渭水流域用“太牢”之禮祭祀伏羲,至明代由官方主持春秋兩祭,從此天水祭祀伏羲成為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,一直延續(xù)至今,相沿成俗。
為弘揚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,打造世界華人尋根祭祖圣地,天水市政府于1988年恢復了公祭伏羲大典,同時舉辦首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(jié),截至目前已成功舉辦了28屆。2005年,省委、省政府將公祭伏羲大典提升為省級規(guī)格,確定每年6月22日(夏至日)舉行。自2013年開始,公祭伏羲大典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、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、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,天水市人民政府承辦。2014年8月,經黨中央、國務院審批,公祭伏羲大典成為甘肅省長期保留舉辦的重點節(jié)慶活動,每年舉辦一次。同時,自2014年起,海峽兩岸共祭伏羲典禮活動的舉辦,實現了海峽兩岸同日同時共祭。太昊伏羲祭典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,相繼被國家有關機構授予“中國最具發(fā)展?jié)摿κ蠊?jié)慶”和“最具國際影響力”節(jié)慶活動,天水也被評為“最具魅力節(jié)慶城市”。
“中華文化博大精深,研究伏羲和伏羲文化的歷史存在,確立伏羲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文化信仰,有助于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。將伏羲時代所創(chuàng)造的文明成果向全世界傳播,對構建和諧世界,加快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歷程,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。以伏羲公祭為重要內容和載體,大力弘揚伏羲文化,凝聚民族精神,則是這一品牌走向國際化的唯一途徑。”張建林說。
源自:蘭州晨報 編輯:龐傳偉